当地时间本周三(4 月 9 日),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上宣布,作为对中国向进口自美国商品加征 50% 关税的合理反制回应,将再次上调对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税率至 125%。白宫官员周四(4 月 10 日)向媒体澄清,美国对进口自中国商品实际加征的总关税税率应为 145%。此前,美国以芬太尼事件为由,于当地时间 2 月 3 日和 3 月 4 日,分别向中国商品加征 10% 的关税。
当地时间 4 月 9 日,特朗普政府决定对 75 个贸易伙伴国暂停实施 “对等关税” 政策 90 天,并将相关税率降至 10%。这一 “一加一停” 的关税政策调整,标志着特朗普政府的关税策略发生了重大转向,即从全球范围的 “对等关税” 争端,将主要火力集中对准中国。

面对高昂关税,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的困境已远超暂停出货和减少订舱的范畴。香港《南华早报》最新报道,随着订舱量的大幅减少,市场上已出现部分货主宣布弃货的情况。报道称,随着中美贸易紧张局势加剧,部分国内出口商被迫采取极端措施,放弃在运输途中货物,将货柜直接交由航运公司处理,以规避关税突增带来的高昂成本。
国内某上市出口企业员工透露,受美国对部分中国商品加征 104% 关税影响,该公司对美集装箱运输量已从每日 40 至 50 个降至 3 至 6 个,整体关税负担高达约 136%(基于 4 月 10 日最新税率)。该员工表示:“公司已暂停从菲律宾、越南、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所有运输计划,工厂订单全部暂停,未装运货物不再发货,海运货物需重新核算成本。” 该公司一位客户明确表示,将放弃海运货物,交由航运公司处理,因 “关税后货物将无人问津”。公司高层紧急返华应对订单取消危机,并暂停所有集装箱业务,直至关税政策明确或找到替代市场。
进口企业也坦言:“货款 300 万,关税却超 300 万,这生意没法做。” 特朗普政府突然实施的 “对等关税” 政策,令进口商难以承受高昂关税成本,若能与出货厂商协商分担关税尚可勉强维持,但多数情况下关税成本直接吞噬利润,进口商最终选择不提货或等待关税分担方案。
最新消息显示,欧盟外交官表示,欧盟正考虑在 4 月 15 日暂停其针对美国关税的应对措施 90 天。
4 月 9 日晚,海关总署公告,自 4 月 10 日 12 时 01 分起,对美进口商品加征 84% 关税。
4 月 10 日,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回应美对华征 125% 关税问题,称美方将关税作为极限施压工具,严重违反世贸规则,损害全球经济秩序。中方反制是为维护自身权益及国际公平正义,关税战、贸易战没有赢家。中方不愿打,但也不怕打。我们绝不会坐视中国人民的正当权益被剥夺,绝不会坐视国际经贸规则和多边贸易体制被破坏。如果美方执意打关税战、贸易战,中方必将奉陪到底。
当天下午 15 时,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。有记者提问称:“特朗普宣布将对不采取报复性行动的国家实施 90 天的关税暂停,但上调对华关税至 125%,甚至可能到 150%。中国是否会继续对美加征更高关税?”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:“对于你提出的假设性问题,我目前无法进行评论。但我想强调的是,贸易战没有赢家,保护主义没有出路。如果美方一意孤行,中方将奉陪到底。我们绝不接受美方的极限施压和霸凌行径,必将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捍卫自身正当权益。”
此外,针对美对与中国关联船舶收停泊费问题,林剑称,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悬挂中国国旗船只征停泊费,旨在削弱中国航运业。中方认为中国造船业发展是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结果,为全球贸易和供应链稳定作贡献。美方将自身问题归咎于中国,缺乏事实依据,其单边主义、保护主义做法不得人心,会损害各国利益,也无法振兴美国造船业。